青春上大
标题:
上大四年
[打印本页]
作者:
deltero
时间:
2016-5-19 09:47
标题:
上大四年
一本草稿,记录生活的潦草
要留下些什么
▼
这是四年前我从江西带到上海的一个日记本,但从小就没有写日记的习惯,高三某一个深夜取了这么个本子,撕掉了前面几页用来写日记,这以后一直带着。
2012年6月7日,那一年高考的第一天,晚上20点27分,我写下记在这本本子上的最后一篇日记。后来发生很多事情,一行十几人在那个小县城的夜里游荡到天明,凌晨三点听见雨鞋在柏油路上缓慢的拖沓声,我收拾了三麻袋书搬回老家,一个短裤拖鞋的暑假。
对啊,后来发生了很多事,但再也没有写在这本本子上了,等回过头已是三年过后。
看到过一个想法,每天录一秒钟视频,那一年就能做成一个六分钟的片子,年底一看,只怕是泪流满面。
每个镜头只有一秒,但每一秒都够讲成一个故事,看呐,那一秒的黄昏,我刚经历一件难过的事,独自一人坐在草地上,看着日落那头;那一声刺耳的欢笑,现在想起还是绷不住嘴角的上扬,但一秒一天的回顾,哪敢啊。
但至少让我明白,大学四年,要留下些什么。
留下些照片
▼
这些年,保留了一些照片,我没什么特别,就叫它们,《一个普通人的上大四年》。
一如当年,一张脸,和梅园的枝头,骤然变红;
一如当年,一双眼,和泮池的冬水,渐渐变冷。
一如过去的每一年,春华铺向了每一条街,缠住了每一根树枝,停在了每一个窗前。
而转眼,就走过匆匆四年。
☺
初来上大
☺
《暗与明》
地板暗,位子明
地板属于父母,位子属于孩子
——摄于上海大学体育馆
☺初次相见
☺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鲤鱼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池底
你与上大的第一面
在此后的无数面中
却难找初见的驰念
——2012年8月 大一
☺
军训
☺
上大的军训什么滋味?
大麦茶味
为什么同志们辛苦了?
在高强度的阿鲁巴之余还要完成队列制式训练
——2012年8月 大一
☺
大类招生
☺
小红人看小红人:潇洒浪漫
小黄人看小黄人:理性聪明
小红人看小黄人:呆
小黄人看小红人:酸
小红人感叹:叶的离去,是风的追求,还是树不挽留?
小黄人说:是脱落酸……
——2012年8月 大一
☺
外滩
☺
到上海上学要去几次外滩?
刚来的时候去一趟
跨年的时候去一趟
朋友来玩的时候去一趟
也许当你在这座城市过得不顺利的时候
也想晚上去一趟
可上海哪有什么夜晚
一眼望去
都是野心
——2012年9月 大一
☺
生日
☺
如果碰巧
你十八岁的生日会在学校度过
这可能是你第一个没有亲人陪伴的生日
它又恰巧是个成人的年纪
——2012年10月 大一
☺
菊花节
☺
不要活在别人眼里
只要心中有沙
哪里都是马尔代夫
只要心中有菊花
哪里都是上大
草泥象走了快四年
但它一直奔腾在我们心中
——2012年11月 大一
☺
寒假
☺
快新年了
回家的第一张火车票是学校帮忙买的
在上大浴室排了好久的队
领到那张12小时的硬座
回到家迷上了东方教主
——2013年2月 大一
☺
上海的海
☺
那时候执着的认为
上海肯定有海
而且应该是白沙碧浪的那种
于是一路向东往海边冲
面对眼前的黑泥浑水
一个大写的懵(念第三声)逼
——2013年3月 大一
☺
上大最美的路
☺
骑车上课
从南区走校内去教学楼的人太多
不得已绕行校外
不曾想会成为一种习惯
它也成了我眼中上大最美的路
特别是落叶的季节
——2013年6月 大一
☺
东区之夜
☺
上大文艺青年举起单反长曝光俯拍东区夜景
次日发现镜头盖未取下
此图无版权可随意使用
原图打包请留邮箱
东区之夜
女仆挺美的
鬼屋挺吓人的
——2013年12月 大二
☺
特色寝室
☺
特色寝室这件事基本都弄过
听说过一个宿舍为申请和谐温馨专门写了一首歌
歌词初稿第一句很有名:
寝室909
和谐又温馨
——2014年2月 大二
☺
初次实习
☺
我第一份实习运营过一个微博
数据有些起色
嘚瑟好几天
感觉碾压了这个世界
当然
实习不止眼前的电脑
还有福利与美女……
——2014年8月 大二
☺
晒被子难
☺
魔都的妖风
让晒被子成了一个“课题”
往被子里放过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和教学一览
后来干脆用凳子压着
最后被子还是被吹走了
凳子从九楼自由落体
谁有高招
教教我可好
——2014年9月 大三
☺
演唱会
☺
好像是影视学院的独家福利
包车至嘉兴体育场听演唱会
很难忘记信的噪音
还有粉丝呐喊周杰伦
——2014年10月 大三
☺
记者节
☺
专业分流选了新闻
11月8日跟着起哄过记者节
还做了这么一张图
现在想想
第六张图预测的很准确……
当然不能只调侃自己专业
顺带给机自的同学也做了一张
如有雷同
纯属巧合
——2014年11月 大三
☺
社会实践
☺
老兵
你为什么还在唱军歌?
因为如果我不再绽放
就会凋零
我们前往云南
走过昆明、龙陵、腾冲等地
做的关于中国远征军老兵的视频
——2015年3月 大三
☺
西门整改
☺
对于西门
我还是想先调侃下小哥炒饭
一个有偶像包袱的小哥(结婚了跟女顾客说老婆是自己妹妹)
炒的东西是真难吃
黑街确实带着一些情怀和记忆
被警察蜀黍给抄了
其实有什么可惜
——2014年4月 大三
☺
海上大学
☺
似乎每年六月
上海大学都会变成海上大学
去东区钓鱼
泮池看海
南区冲浪
地下车库潜水
——2015年6月 大三
☺
校医院
☺
刷牙时发现臼齿上有个黑斑
纠结了几天去了校医院
医生哥哥开着大灯仔细检查了黑斑
然后心事重重的开了转诊单
我回去后不敢相信
开着手机闪光灯自己认真看了看
发现是黑色坚果的碎壳卡在上面……
所以我不是针对谁
药很便宜药除外
我指的校医院在座的各位
都是辣鸡
——2014年9月 大四
☺
找工作
☺
找工作其实没发生什么特别的事
网申、笔试、面试
会有一些挫折
但基本每个萝卜都能找到自己的坑吧
这期间发生了斐讯歧视上大东华学生的事情
找工作的过程会有辛酸
除了用愤怒希望别人给予公平外
实力就是自由
——2015年10月 大四
☺
雾霾
☺
冬天很难户外运动
敢出去跑步的都不是健身
是自杀
心疼晨跑的同学
雾霾非常可怕
因为苍穹之下
哪有逃兵
——2015年12月 大四
☺
毕业论文
☺
如图
——2015年3月 大四
留下些文字
▼
终究是庆幸高中能留下这么一个本子,很多时候还是不敢多看,它就像一瓶可乐,轻轻摇晃难免汹涌。现在回想,大概是因为毕业与就业间毫无空隙的衔接,自己对大学生活即将结束这一事竟还没来得及伤感几回。
2012年的夏天,我拿着上海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到这座城市,到今天整整快四年过去了,一进一出,现在的自己和四年前有着什么不同?
成熟了些
虽说时间本身就能成熟事物,但这四年常常体会得到催熟的感觉,也或许是起初的自己过于青涩的缘故吧。我从小腼腆,到高中毕业一直过着只要把书念好啥事都不用操心的生活,所以回过头常常嘲笑那时的自己最有“厚度”的地方就是右手中指的老茧,除去拥有一定的考试能力,在交际、独立思考、团队协作等方面令人堪忧,这些在当时对我而言不需要也是没有用处的东西在日后成了我的短板。
大一整整一年我只交到三个朋友,也就是我的室友,难以置信吧,但这就是我真实的交际能力。大二专业分流,我选择新闻学其实还隐藏着一个想法,新闻需要采访沟通,我能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拯救我的交际能力,到后来进入《传媒新观察》,认识许多朋友,做过一些采访,看到过自己的改变吧。逐步改善要好过雄心勃勃的失败,其实到今天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没有关系,大学四年,成熟了些。
自主了些
谈到学习,有点不好意思,属于“学渣”一类。从高考解放出来后,在肆意玩乐中自控力和习惯崩盘,高中生不需要多少自控力,外界的控制已经够强,到大学忽然无人揪着,倒滋生出另一种烦恼,在早起和睡懒觉、学习和打游戏、实习和旅行间纠结,这一些都取决于自己,每每碰壁,难得静下心来,大量时间也花在明白道理上,懂得道理只是前提,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积累和契机。
对的,事实上我的学习在四年里变得更糟糕了,但从被推着走到自己走,我比较笨,能不能多给我一些时间,在外界束缚下认真专注学习,说明你有可塑性,自主学习所展现的则是更丰富的可能性。学习不好,没有关系,大学四年,自主了些。
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世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飞鸟与鲤鱼
我们都如泮池里的鱼
在上大游荡数年
时间告诉我们
遥远其实并不远
希望每一条鱼都能变成飞鸟
拥有自己的天空
这些文字与照片
在许多年后
也变成了一瓶可乐
轻轻摇晃
难免汹涌
1211
这是一本草稿,记录生活的潦草
欢迎光临 青春上大 (http://www.hongyujinxiang.cn/)
Powered by Discuz! X3.1